中德合作事业部
上海交大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正式批准的全球第10个、中国第1个弗劳恩霍夫项目中心,也是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中国的第一个科研机构。
2019年3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三方协议,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此次签约标志着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中国的第一个科研机构完成筹建、正式成立。
此项合作是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强强联合,为国际顶尖非营利科研机构进入中国展开深度合作开创了新的模式,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我们
邮箱:qianzl@spsm.net.cn
电话:+86-13361851558
邮编:201306
信息物理系统
智能工厂信息物理系统是工业4.0的总体技术、集成技术,是工业4.0相对传统企业信息化技术的跨时代标志。研究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制造服务云平台,制造服务总线接口技术,制造服务总线边缘计算技术和服务总线标准技术。
实时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技术是工厂车间实时状态感知的关键技术,数字孪生系统的核心是能够实时跟踪工厂、车间的制造状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虚拟空间模型实时在线映射、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基于实测数据的
智能互动装配
人工智能互动纠错装配系统对于复杂产品装配导引、培训、现场人员操作记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体现了人工智能为人服务的制造理念。研究内容包括空间物体位置姿态的实时跟踪检测,人员装配操作的实时动态监控及分析、智能数据手套和力反馈交互操作系统和基于裸眼3D视觉效果的快速三维重建与显示。
个性化定制—可重构制造系统
重构制造系统亦称可变拓扑制造系统,它可以实现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根据产品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自动进行生产线重组,从而降低因生产成本。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定制化产品智能装配线变拓扑设计、控制软件变拓扑设计、装配过程运行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信息化。
人机共融协作制造
研究适应复杂任务和动态环境的机器人结构、人-机器人共享环境主动感知和自然交互、多机器人协同认知和制造的模型及方法,最终形成与人和谐共事、与环境高度适应、与机器人协同工作的人机共融和多机协同智能制造系统。实时增强现实技术等。
服务功能
智能制造共性技术服务 | 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咨询智库 |
智能工厂规划 | 中德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短期交流互访 | 企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咨询 |
人工智能装配 | 中德联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 | 为中德两国政府决策提供咨询 |
人机交互与协作 | 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政府人员的智能制造技术培训 |
|
信息物理系统 |
|
|
数字孪生系统 |
|
|
机器人与自动化 |
|
|